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荣面对上半年银行信贷超高速增长, 尽管国务院和央行多次强调, 下半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 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变化很敏感。
       不能再添加了。 7月29日消息, 央行将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货币政策将收紧。传闻一出, 立即引发国内A股市场股价暴跌。面对这股突如其来的大跌, 央行只好半夜出来发表声明, 重申下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性不会改变.市场对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如此敏感的关键在于, 此次国内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 基本上是银行信贷爆发式增长的结果。当大量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时, 股市价格自然会上涨。当市场感觉到信贷收缩并流出股市时, 其股市投资者预计股价会迅速下跌, 这是最好的举动。按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字面意思, 货币政策是“宽松”, 但这个“宽松”是温和的, 不是无限扩张, 也不是无限“宽松”。但实际上, 从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来看,

信贷增长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适度宽松”, 而是无限的信贷扩张或无限的“宽松”。这种无限的信贷“宽松”让大量资金流出银行体系, 流向各种资产, 尤其是房地产, 从而使国内房地产在短时间内再次出现泡沫。通货膨胀和股市价格的快速上涨。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是, 当经济泡沫, 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破灭时, 泡沫就会破灭, 引发金融危机。为保障国内金融体系安全, 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真正进入实体经济, 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运作, 银监会近日连续下发三份文件:“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
       这些文件的核心是如何防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同时, 央行近日也指出, 在坚定不移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 要注意引导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措施的可持续性。货币政策, 即“控规模、调结构、防风险”。分行行长会议提出了最新的年度新增贷款目标, 控制在9000亿元左右。工商银行高管还向记者证实, 该行今年新增贷款将控制在1万亿元左右。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新增贷款分别约为7090亿元和8255亿元。这些现象都表明, “极度宽松”的信贷政策正在发生变化。也就是说, 无论是从《办法》的精神(即规范银行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流程), 还是从中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行的表态, 以及央行的一些动作, 显然下半年银行信贷将继续增长。空间在缩小, 上半年“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发生变化。至于此次银行信贷收缩的幅度、采取的方式、效果如何, 目前还没有定论, 但这些政策和信息已经向市场发出了信贷收紧的明确信号。我们知道, 当美国股市和金融市场逐渐好转, 美国经济衰退开始放缓时, 美联储正计划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因为它担心通胀的到来。尽管此次退出的时间和方式相当不确定或只是计划中的, 但市场已经对该计划做出了反应。在中国, 虽然在货币政策上加了“温和”二字, 看似中国的货币政策比较克制, 但实际上上半年银行信贷的快速扩张是史无前例的, 并非“温和”。 ” 宽松, 但“温和”的宽松。极其松散。也就是说, 半年时间, 银行贷款就达到了7.37万亿元, 据说7月份还可能达到近5000亿元。按照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增长速度, 预计到2009年底, 国内银行信贷增长可能达到10万亿以上, 即全年信贷增长3倍以上。比2007年高出数倍。2007年是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最严重的一年。因此, 对于央行而言, 是否调整货币政策的问题, 不是要不要调整货币政策的问题, 而是如何调整货币政策以及调整幅度和深度的问题。此外, 上半年信贷快速飙升不仅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 更重要的是与当前的商业银行信贷激励。可以说, 在中国如此规范的征信体系下,

只要放宽信贷政策, 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就会“比魔鬼高出一只脚”, 信贷快速无限扩张是必然的。因为, 今年以来, 很多商业银行为了赢得各自银行信贷规则的市场份额, 开始实施“奖励”贷款标准, 即1亿贷款和25万分红(7.37万亿贷款将发放奖金185亿元)。这导致银行员工冲到第一线加快贷款。有这样的诱因, 银行信贷短期的增长也就由此而生。
       可以说, 如果这个机制不改变, 再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虽然银监会利用一些制度性规则来遏制银行过度放贷, 希望让银行信贷流入实体经济, 但这只是一个文件.在实践中, 根本不可能实现监管者以自身利益为导向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 虽然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在缩小信贷发行规模,

但存在巨大的利息激励, 商业银行的员工也会采取各种方式来突破这一限制。可以说, 今年上半年, 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很多, 但这些规章制度为什么不能认真执行, 比如二套房的信贷政策、商业银行总是采取各种措施。如何突破这种政策约束,

最大限度地扩大信贷扩张的规模。这就是问题所在。虽然很多银行信贷会进入实体经济, 尤其是那些政府出资的建设公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然而, 在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际, 国际进出口贸易需求将全面下降, 势必导致众多企业整体产能过剩。如果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成本资金, 然后进入生产领域, 将进一步加剧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一方面, 银行有大量低成本资金可以借给企业, 另一方面, 经济衰退期间社会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一般不会将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转移到实体经济生产中, 而是流入各种资本品, 如股市、楼市等。尤其是国内房地产市场, 周期性调整才刚刚开始, 而这次调整不到12个月就结束了。看看美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调整了几年, 但房地产仍处于下行通道。就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情况来看, 如果没有严格的办法来控制信贷规模的增长, 如果还是在保持增长的前提下, 希望银行信贷不会大量投放。在不收紧信贷的情况下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股市, 这将导致房地产泡沫。而股市泡沫也是自然而然的,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版的次贷危机也就不远了。